響應423世界閱讀日 「希望閱讀計劃」推動偏鄉閱讀從北海岸啟航 中華汽車J SPACE行動書車加入巡迴服務
2025/04/22
(示意圖)
在台灣科技執法成為警方的取締利器,特別針對那些不遵守交通規則與超速的駕駛,但這些設備真的安全嗎?日前美國國土安全部發布公告,提出自動讀取車牌的科技執法很容易被駭客攻擊,安全研究員更表示,這些設備在具有專業知識與網路強項的人都可以輕鬆破解。
(示意圖)
研究員甚至指出,基本駭客技能的人同樣也能利用這些設備追蹤他人的活動情形,且受害者完全不知情。這些資料是透過網路進行存取,能記錄車輛顏色、品牌與型號,同時也能辨識車牌號碼,數據被存進資料庫進行對比,以找出失竊車輛或遭到通緝的駕駛。
(示意圖)
然而這不只涉及個人隱私問題,更讓人擔憂的還有國家安全,當其他國家有心想監控某個國家的車輛,科技執法反倒成為致命的間諜。但在台灣,先前爆發過使用中國製的區間測速設備,國安危機恐怕早已悄悄蔓延。
(示意圖)
科技執法在台灣幾乎可以說被濫用,大街小巷無所不在,相關單位認為設置是希望讓交通更加安全,但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的科技執法嗎?當一條道路大多數用車民眾都會超速,那究竟是速限出了問題,還是我國民眾都是愛超車的「飆仔」?
(示意圖)
除此之外,還有的問題是,最影響交通的違規停車問題,為何至今仍舊無法解決?既然科技執法設備越來越多,台灣又怎麼會每年都有3,000多人因為交通身亡?
(示意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