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蹤
偏心式左轉道設計至今仍不普遍?民眾:2025年了… |瀏覽: 87,187
在國內用路,塞車已是無法避免狀況,但是除了塞車之外,台灣因為交通造成的死傷數也居高不下,相關單位不斷增設各式執法設備,道路改善工程卻似乎沒有執法設備設置的這麼「勤快」。其中就有民眾不滿,在國際上常見的偏心式左轉道,為何在國內設置數量卻依舊這麼少?
變更設計不困難
而設置偏心式左轉道幾乎不需要太複雜的工程,只針對標線重新畫設,或是將分隔島拆掉一小部分,但至今即將邁入2025年,台灣主要大都市依舊缺乏相關設計,民眾不滿便民的設計為何推行如此困難?
民眾不滿規劃地點太少
民眾表示:「執法的是一個單位,修路的又是一個單位…」、「還要配套路口號誌變更,吃力不討好懶得做…」、「桃園最近真的畫了不少,個人使用經驗還不錯。」、「台南市區這兩年倒是改滿多這個的。」
測試確實更有效率
事實上先前桃園市交通局發現,偏心式左轉的路口車流通過率明顯提高,觀察舊設計與新設計之間的差別,交通尖峰壅塞情況由2個小時縮短為45分鐘,車輛通過率也從400輛提升為1,200輛,路口的通過率也比更改前多出2.5倍。
改變可能很困難
然而目前道路上,許多地方仍為了在最右側設計機車道,使路口寬度變窄,再以寬度不足拒絕偏心式左轉的設計,讓交通處在車流交織與更加壅塞的狀況。看來想要交通更加順暢,或許改革已是刻不容緩了,但看看交通部與地方政府不同調以及那「因地制宜」,改變或許沒這麼容易…
延伸閱讀:台北市推首個行人優先區!限速禁鳴喇叭拉行人也無須走行穿線
留言 (0)
已經到底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