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MW R 18 Classic成熟之選,沉穩與力量的紳士代表
2025/08/22
台灣近年的「暴衝」事件層出不窮,近期最嚴重的是三峽暴衝事件,我們政府反思的竟然不是透過考駕照變嚴格、交通教育再加強,或是硬體設施更完備,靠得竟然還是執法,這樣的思考邏輯讓人完全想不透。
事實上三峽暴衝事件之前,道路改革的檢討聲浪沒有停下過,發生之後更是引爆民眾怒火,除了指責駕駛人之外,更多的還是政府為何會讓這些事情發生,後續又該如何預防?當時很多人預測,政府肯定還是會以執法封住民眾的炮火,果不其然,在8月20日,警方啟用了事件發生地的科技執法…
根據新北市警方指出,北大國小周邊道路科技執法,目標取締不停讓行人與禁行時段,大型車於上學與放學時段禁止通行。而啟用前的宣導期間,學成路與國成街口違規422件,正式執法後,將直接依照相關規定處罰。
然而我們的交通根本就不是執法問題,從考駕照開始,授予學員的只是「會不會開車」這件事,且即便違規,駕照也不容易被回收,同時道路生態上,實體人行道嚴重缺乏。標線行人行道看上去更是敷衍,塗上一塊綠色油漆怎麼可能阻止汽機車停上去,更遑論暴衝真的發生,這塊綠色油漆能提供行人甚麼保護?
我們不會說科技執法完全沒影響力,但真的遇上駕駛身體不適導致暴衝,那科技執法能阻擋這些意外嗎?很顯然行人安全依靠的仍然是實體的人行道,人車完全分開才有機會降低傷害,只是相關單位還是敷衍的以執法草草帶過,若是這樣的交通設計,那還需要交通局何用?
日籍婦人台南旅遊走人行道被撞重傷!網:撞上外國客台灣交通會大改革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