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口車關稅降至零衝擊產業?先看看貨物稅吧! |瀏覽: 7,861
從許多年以前,國人發現同樣車款的車價在國外就是比台灣便宜,這不得不審視背後的原因,發現原來稅制方面有相當大的問題。因此近期立委針對進口車關稅提議降到0%,但汽車公會指出,調降關稅會讓國產車失去競爭力,連帶影響產業鏈的工作機會與稅收減少百億的連環問題。
降關稅沒人想買國產車?
而汽車產業包含範圍甚廣,基本就有鋼鐵、橡膠、塑膠、玻璃、晶片等,還有相關保養與保修等,根據統計,2023年相關產值就來到約8,400億元產值,降低關稅之後,用不了多長時間,國產車根本不會有民眾想買,與澳洲一樣全仰賴進口車。
抱怨關稅前請看貨物稅
然而有民眾認為,全部都是進口車有甚麼不好?同樣價錢可以買進口車,何樂而不為?事實上一昧的要求降低關稅之前,何不了解台灣車架貴的原因。我們都知道進口車關稅是17.5%,這稅制並不是車價貴的主因,而是貨物稅的25%~30%,這才是台灣車價居高不下的問題。
超狂貨物稅
貨物稅中明訂,小客車2,000 c.c.以下徵收「25%」,超過則是徵「30%」,國內又是以累乘法計算,因此若是進口車離岸價錢為100萬元,乘上貨物稅、營業稅與關稅,完稅價達到154萬元,直接比國外車價高出1/3以上。
機車也有高額稅!
稅制方面了解車價貴的原因在於貨物稅,又何須急於現在調整關稅?畢竟關稅是國家重要的稅收,作為人民也應盡繳稅義務,需要抗議的是不合理的貨物稅。與此同時,機車竟也需要徵收17%的貨物稅,一輛10萬元的機車,出廠就先從品牌收取1.7萬元的稅金,形同加重民眾負擔。
始終不改的稅是因為好收?
貨物稅其實來源於民國35年左右,汽機車在當時是奢侈品,對多金的買家來說,被多收稅金並無不妥,但時至今日,機車幾乎成為國人出行的重要工具,至今78年過去仍未變動…只是目前相關輿論仍聚焦於關稅,真正的貨物稅大魔王依舊躲在關稅後面繼續吸台灣人民的血。
延伸閱讀:中國電動車銷量成長帶動全球打破紀錄!政府大力資助見成效?
留言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