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VALUE 華城電能 2025年05月02日
追蹤

大舉前進能源事業,傳產老字號華城電機如何華麗轉身、創新突圍?

|瀏覽: 4,550

淨零碳排、綠能轉型,已是產業升級的起跑線。作為台灣重電產業的領頭羊,創立逾半世紀的華城電機,在世代接班後加速蛻變,重新定義企業價值,讓綠能事業成為驅動未來的核心動能。究竟傳產老字號是如何華麗轉身、創新突圍?


華城攜手新北打造1200充電樁,領航全台公有停車場智慧綠能升級轉型。

 

當台灣電力體系邁入智慧化與分散式能源的新時代,創立56年的華城電機,正從傳統重電設備製造商,以創新華麗轉身,成為提供電網整合與綠能解方的策略夥伴。

 

從變壓器、配電盤,到智慧充電樁與微電網系統,華城正在用硬底子的工程技術,接軌新時代的能源需求。這場企業蛻變的背後,來自第三代接班人許逸晟的主導與思維重塑。2007年許逸晟受召喚回到家族企業,他從零開始學習重電產業知識、熟悉組織文化,重新定義華城的價值主張:不只是提供電力設備,而是以核心電機技術為底,延伸出貼近客戶需求的整體方案。

華城電機暨華城電能執行長許逸晟分享,從製造走向整合,打造讓充電「無感」融入生活的綠能解方。

 

 2021年,華城集團成立子公司華城電能EVALUE,專攻智慧充電與能源應用領域,許逸晟升任華城電機暨華城電能執行長,對華城如何從「電」的製造業再跨入綠能系統整合與智能化,甚至電動車領域的策略脈絡,有著深度運帷。

 

領先布局能源領域   從製造躍升整合服務

時間回到2008年,國際掀起綠能浪潮,歐洲、美國陸續提出能源轉型相關政策,許逸晟預見能源議題的未來性,領先產業啟動了能源領域的布局。即便當時台灣對於電動車議題尚不普及,相關產業鏈也未成熟,華城電機卻看見創新契機。事實上,當多數企業仍聚焦於本業擴張時,華城已開始研擬如何從「設備製造商」進一步躍升為「能源整合服務商」,由B2B製造思維,逐步延伸至B2C營運邏輯,為企業未來發展預留空間。

 

面對創新挑戰,華城電機提出一系列策略,展現高度行動力與跨領域整合能力。首先,內部設立專責小組,投入電動車充電技術與基礎設施的研發工作,逐步累積技術實力與市場理解。隨後,公司推出自有充電營運平台品牌EVALUE,積極布局充電市場,並跨足終端消費者市場,強化品牌辨識度與用戶體驗。


綠色運輸新動力,EVALUE為企業、工廠、停車場打造全方位電動車充電解決方案,助力永續未來!


除了自建平台,華城亦與國際一線車廠如T牌等知名車廠合作,建置快速充電站,強化與電動車產業鏈的連結,擴大市場滲透力。此外,針對充電站的永續需求,華城創新打造結合太陽能發電、儲能與電動車充電的「能源複合站」,朝向分散式能源與智慧電網的方向邁進,強化能源自主性與使用效率。

 

在營運模式上,華城電能不僅提供設備,更涵蓋建置、營運維護等一條龍服務,致力於打造高附加價值的整體解決方案。透過整合上下游價值鏈,華城電能強化客戶黏著度,也大幅提升服務能量與利潤空間。

 

此外,華城電能也積極全球布局,鎖定美國與東南亞市場,選擇與當地業者合作模式切入,降低市場進入門檻並貼近在地需求,展現靈活且務實的全球化策略。

華城攜手國際車廠與通路,打造一條龍充電方案,讓綠能補電成為生活日常。
 

深耕電力專業  成為產官學發展電動車產業的最佳夥伴

正是長足的專業積累,讓華城電能在電動車產業轉型初期,率先取得關鍵合作機會。從台電的強韌電網計畫,到交通部與環保署的停車場充電政策,華城電能以「一條龍」的專業服務與工程能力,積極參與政府標案,為台灣建構更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。

 

「我們早在充電設備規格還很混亂的時候就投入這個產業,早期台灣甚至同時存在五種不同的充電規格,建置充電樁的成本還沒回本就得升級。」許逸晟回憶創業初期的挑戰。正因為早早進場、咬牙撐過轉型期,華城如今已能靈活應對多規格充電需求,研發出能快速適配不同車款的充電設備,成為Benz、KIA、BMW等車廠在台的指定合作夥伴。

 

「讓充電融入人們原本就會做的事情,讓充電時光『不必等待』。」這個突破痛點的設計思維,驅動華城電能與通路夥伴深化合作。

 

燦坤是最早挺身支持華城自建充電站的夥伴之一,統一7-ELEVEN則在評估多家廠商後,選擇與華城電能EVALUE攜手部署充電服務。這些場域不僅具備人流與停車場優勢,更讓消費者在逛街、購物、喝咖啡的同時「順便充電」,自然化解「里程焦慮」。

 

不僅與企業通路整合,華城電能也積極爭取公部門合作。面對即將上路的《停車場設置電動車充電設施規範》,公立停車場需保留2%的格位裝設充電設備,私立也有1%的規定。政府開放標案、釋放停車空間,正好為華城電能的布局策略加速,「讓停車的地方就是充電的地方,就是我們的理想。」許逸晟說。

 

從重電製造、車廠合作,到自建充電站與軟體平台整合,華城電機與華城電能持續透過跨界合作擴大在產業的影響力。許逸晟強調,唯有將上下游資源整合起來,才能真正讓充電成為「無感」的日常行為,為永續交通與綠能轉型創造長遠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