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CLA沒發揮救世主功用!Mercedes-Benz賓士第三季銷售仍衰退多達二位數
2025/10/08
多數人認為汽車產業只要賣出車輛,原廠都有大筆的進帳,畢竟一輛稍微不那麼入門的車,在台灣都來到百萬元大關。事實上現實與你想的有很大的不同,真正賺錢的是政府,不需要負擔生產的風險,便能拿到稅收,尤其是台灣那相乘的恐怖累計算法…
不過我們在這邊討論的是,汽車品牌真的有賺這麼多嗎?根據統計,從1月份以來,車廠已經在全球售出超過3,760萬輛車,乍看之下非常之多,理應能賺取不錯的利潤,但實際上淨利比起去年暴跌了69%,獲利能力降低跌幅也可謂前所未有的大。
數據指出,2025年上半年,全球銷售比2024年成長,總計調查34家品牌,銷售成長3%,主要成長來源是豐田Toyota與吉利汽車,此兩品牌的成長,抵銷了Stellantis與特斯拉的下滑。而銷售成長,卻沒帶來相應的收入,統計指出總收入下降至1.4兆美元,年減達2%。
統計中大多數的中國品牌尚未被納入,但中國汽車的價格戰讓平均價格下降,比亞迪與吉利汽車的銷售分別成長33%與47%,遺憾的是前者營收只成長14%,後者則是持平。會造成獲利降低的問題,其中一項因素當然離不開中國持續的價格戰,同時還有多種全球消費陰霾。
報導指出,由於全球需求停滯、歐洲成本上升以及美國關稅,都替汽車產業蒙上一層灰,在淨利的部分,在一年內從6.1%下降至2.0%,全球汽車產業苦哈哈。而目前只有三家車廠的淨利有所提升,分別是Suzuki提升9%、Ferrari提升9%以及比亞迪提升2%,難得的是,最會賣車的Toyota竟然還不是第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