享受 EV 移動生活 Hyundai IONIQ 5 EV 500 Performance 試駕體驗

新在哪裡?
●Hyundai 獨立 IONIQ 品牌後的首款純電作品。
●採用 E-GMP 電動汽車專用平台。
●內裝選用環保材質打造。(PET 寶特瓶、撚線羊毛混紡面料、100% 可回收的紙等)
●中央鞍座可前後滑移 14cm。
●具備 58kWh 與 72.6kWh 兩種電池容量設定。
●支援 V2L (vehicle-to-load) 功能,可充當發電機角色作為家用電器、空調系統電力來源,亦可為其他電動車充電。
●使用 350kW 直流快充,可於 18 分鐘的時間可完成 10%-80% 的充電,是目前充電速度最快的電動汽車。
Hyundai 自 2016 年起以 IONIQ 為名,發展了油電混合車至純電動車型,並於 2020 年將 IONIQ 升格為全新的電動車品牌,"IONIQ" 其名稱詞源分別來自 "離子(ion)" 和 "獨具一格(unique)",致力於提供消費者改變生活型態的純電載具。IONIQ 系列車款為數字命名,搭載專為電動車開發的 E-GMP 電動模組化平台,並以偶數用於轎車,奇數用於 SUV 的命名邏輯,而 IONIQ 5 正是電動車款陣容的首發車款。
國內市場方面,總代理南陽實業選擇在 3/2 於國內市場發表,提供 EV400、EV500 及 EV500 Performance 三款車型,接單價 EV400 $145 萬元、EV500 $169 萬元、EV500 Performance $189 萬元,因配額有限今年度僅有 120 台,且在發表當日已全數完售,累積訂單超過 200 張,可見產品的接受度超乎想像。



Hyundai IONIQ 5 的車身長寬高分別是 4,635 x 1,890 x 1,605 (mm),軸距達到 3,000mm 之譜。

IONIQ 5 造型看似傳統的 C-Segment 掀背車款,不過事實上原廠將其定位於中型跨界休旅車,外型上傳承 1970 年代 Hyundai 第一款量產車 Pony 設計理念及 2019 年發表 45 EV Concept 電動概念車,結合了經典與創新的 Parametric Pixels 參數化設計元素,模擬出立體線條、表面、角度以及形狀,包括蚌式引擎蓋、平整式門把、數位像素 LED 日行燈及尾燈組、V-Shape 數位印象識別燈、Z-Shape 印象式鈑線、Dynamic C 柱造型到運動化流體尾翼設計以及 20 吋 Parametric Pixel 鑽石切削低風阻輪,都賦予 IONIQ 5 有別於傳統車輛的未來感設計。

數位像素 LED 頭燈透過 V-Shape 印象帶來深刻的識別度。


全車擁有鮮明的立體線條,車身表面有著豐富的角度以及形狀所構成。

EV500 Performance 車型採用 20 吋 Parametric Pixel 鑽石切削低風阻輪,視覺上相當獨樹一幟。而原廠配胎則選用 Michelin 專為電動車開發的 Pilot Sport EV、尺寸為 255/45 R20,其設定頗為高檔。

IONIQ 5採用隱藏式車外門把手,其自動啟閉功能可在離車並上鎖後約 15 時,再接近車門便會自動彈出手把並解鎖。

充電孔設置於右後葉子板側,規格為 J1772 搭配 CCS1 快充規格,同時也支援 V2L 反向充電機能。

尾門採用無雨刷設計。


內裝鋪陳 IONIQ 5 強調融入如同居家生活般的舒適空間設計,目的是為了打破傳統用車體驗與生活界限,利用長達 3,000mm 的軸距將車內乘用空間最大化,提供可前後滑移 14cm 的中央鞍座、雙前座全傾倒電動座椅、Sliding Console 中央扶手滑移功能、第二排可前後滑移及傾角調整等機能,讓這部不到 4 米 7 的跨界車款能夠突破傳統空間框架。
當然電動車強調的科技配備 IONIQ 5 也不馬虎,如 Column Rotary 旋鈕式線傳排檔系統、i-PEDAL 智慧型動能再生制動系統、Qi 無線充電座以及 64 色環艙氣氛燈都一應俱全,值得一提的是,在 EV6 上首見的 RSPA 遙控智慧停車輔助系統也都是 IONIQ 5 的標準項目之一



Column Rotary 旋鈕式線傳排檔系統整合在方向機柱右側,初次接觸需要多加調適。

儀錶板採用 12.3 吋螢幕,顯示介面資訊量適中,效果也清晰。

中控台上方也配置 12.3 吋觸控螢幕,全新 EV 資訊界面的設計整合了車輛全數功能,可惜的是並無導入中文化界面。

中控台空調出風口下方設有實體按鍵與電容式觸控空調介面,操作上仍保留傳統車輛的格局。

中控台底下設有一處置物空間,並設有 USB 與 12V 電源。

中央鞍座前方設置兩組開放式杯架。

下方設有 USB 與 12V 插座,並提供置物凹槽、Qi 無線充電板。

雙前座具備 12 向電調功能含腿靠,可進行冷熱通風與電動調整功能,支撐性與包覆性均屬水準之內,發泡棉軟硬適中,整體為舒適導向。

後座空間受惠於軸距長達 3,000mm 而相當充裕,平整化的地板設計使乘客腳部享有足夠的擺放空間,椅背具備多向傾斜角度手動調整,滿足不同身材乘客的乘坐需求。


後座空調出風口設於 B 柱當中,可調整風向及風量。

後座提供兩組 USB 插孔,下方還有一處開放式空間。


後行李廂置物空間可在 527~1,587L 間變換,格局方正且底板平整,與傾倒狀態的後座椅間無明顯段差。


在安全科技方面,IONIQ 5 全車系標配 Hyundai SmartSense Level 2 半自駕等級主動安全輔助系統,除了基本的 SCC 智慧型主動車距維持系統、LFA 全速域車道維持輔助、FCA 前方主動煞停輔助系統 (含行人偵測、FCA-JX 路口偵測)、BCA 盲區碰撞避免輔助、以及 EV500 以上標配的 BVM 盲區影像輔助系統、SVM 環景影響輔助系統、SEA 安全下車輔助,更具有首度導入的 RSPA 智能遙控停車,堪稱是目前品牌在國內擁有最完整的領先科技。


三段式的煞車動能回收系統,在不同模式間的調性差異明顯,無論是需要長時間滑行,或是靈敏的加速與減速效果均能實現。
動力配置方面,IONIQ 5 EV 500 Performance 採用兩顆電動馬達構成四輪驅動系統,可輸出 306ps 最大馬力及 61.9kgm 峰值扭力,原廠宣稱 0-100km/h 加速需時 5.2 秒完成,搭配 72.6kWh 的高壓鋰電池模組之下,擁有 496 公里 (NEDC) 的滿電最高續航里程,充電架構支援 400V 與 800V,插座為 CCS1 (DC) 及 J1772 (AC) 形式,透過 350kW 功率充電時,自 10% 充至 80% 電量約需 18 分鐘。

由於有了同平台 Kia EV6 的駕駛經驗,因此對於 IONIQ 5 不免懷抱著期待,開著 IONIQ 5 上路,其線傳排檔桿看似傳統的撥桿樣式,但實際排入 D 檔的動作則是以手指來扭轉開關進入檔位,新鮮度相當十足。在未開啟動能剎車輔助之前,鬆開煞車便感受到趨近於燃油自排車型的蠕行效果,於 Eco 模式踩下油門其加速反應不急不徐,適度的節律相當適合於市區行駛。切換到 Sport 模式時,此時前軸的馬達便會隨著運作,重踏油門轉瞬之間即能達到所需車速,且懸吊抑制車頭抬升的現象良好,讓車輛依舊能夠平穩迅速的帶動前進。

乘駕感受方面,因電池模組擺放於車底而使重心相當低,加上前麥花臣、後 5 連桿底盤設計,紮實的反應即便車重突破 2 噸在都會區穿梭也游刃有餘,轉向設定雖不算歐洲車那般俐落,但也具備一定程度的指向性與可預期性。避震器阻尼設定偏向舒適,不過仍保有足夠的路面資訊,不會產生過於硬朗的現象。另外整體隔音表現良好,但仍有些許外部噪音會從玻璃傳入車室,不過整體而言隔音已有傳統豪華車款的格局。
Hyundai IONIQ 5 與 Kia EV6 無論是車格或動力系統配置均相當雷同,皆以 E-GMP 平台的 800V 高電壓架構打造、具備後驅或者四驅的選項,甚至快充 18 分鐘就能將電力充至 80% 左右,可說是目前 Audi 及 Porsche 豪華品牌之外,少有採用 800V 電壓架構的電動車款。總結來說,相對於 Kia EV6 運動化及冷冽科技的營造,IONIQ 5 更講求空間機能性與人性化的設計,像是淺色頂蓬、景觀式全景天窗、雙前座全傾倒電動座椅、中央扶手滑移功能、第二排可前後滑移及傾角調整等等,雖然細節上少了中文化界面、OTA 線上更新等功能,面對目前電動車市場龍頭 Tesla 難免屈居下風,但 IONIQ 5 所提供的舒適愜意感受,更能深刻體會到傳統車廠的造車深厚實力。
※更多精彩報導,詳見《7car 小七車觀點》
※本文由7car 小七車觀點授權報導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