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華萱 2022年06月14日
追蹤

臺北大縱走第三段 風櫃口→小油坑

|瀏覽: 40,813

臺北大縱走第三段 風櫃口→小油坑

 

環繞著台北而行的臺北大縱走,分成七段路線,它的獨特之處在於首都旁邊有火山的國家世界少有,火山高度超過1000公尺以上約有20多座,這樣的特殊地形正是造訪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迷人之處,其中臺北大縱走第一、二、三、四段的自然景觀,就可以一探火山地質的奧秘,這次小猴要來分享途經台北市最高峰(七星山主峰,海拔1120公尺),累積爬升與下降最多的臺北大縱走第三段。

 

傳說七星山的由來,是因為從北投復興崗方向,眺望七星山主峰周圍有七座山頭 ,所以稱為七星山。

 

第三段臺北大縱走沿途經過的景點:

風櫃口→頂山→石梯嶺→擎天崗→雞心崙平臺→冷水坑→七星山東峰 →七星山主峰 →小油坑

 

考慮到交通便利性,小油坑的公車比較多,我們決定在士林捷運站集合,搭計程車到風櫃口(車資400元),從「頂山·石梯嶺步道」往上走2公里會抵達海拔768公尺的頂山,一開始看到陡上的石梯有點軟腳,但國鈞哥說如果從小油坑這邊開始走,才是真正硬斗啊!

 

沿途是就地取材安山岩堆砌鋪疊的階梯與土路,路況維持的不錯,天氣好的時候走起來很舒適,但沿途遮蔭處不多,一定要注意防曬與補水,不然會像小猴一樣,走完就中暑了

 

前往頂山的途中,陡上的石階步道雖然累人,卻有著無敵海景相伴,眺望著遠方孤立在東北方海域的基隆嶼,以及民國76年就停採的萬山煤礦,有種與世隔絕之美。

 

國鈞哥趁著我們在休息時,指著靠近北海岸的丁火朽山亞群,說了一小段關於大屯火山群成形的故事:丁火朽山由角閃石安山岩所構成,它有兩層熔岩流,下層的熔岩流是大屯火山群最老的一層熔岩流,280萬年前第一次噴發是在大屯火山群東部(位在新北市萬里區的丁火朽山),威力強大的火山熔岩與碎屑,鋪在大屯火山群的東半邊,形成了「大屯火山群」眾多火山的基礎而途中經過的擎天崗位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內,是大屯火山群中的竹篙山熔岩向北噴溢所形成的熔岩階地。

 

聽著火山的故事,步行於其中驚嘆大自然的奧妙,臺北大縱走第三段的風景因為海拔落差更顯豐富,總長12公里的健行路線,途經蒼綠靜謐的柳杉木(黑森林)、曾是台北與金山之間挑運魚貨、茶葉、硫磺必經的魚路古道(此處是北段往金山的金包里大路城門)、綠意盎然,野生水牛漫步其中的(擎天崗大草原)、橫跨冷水坑溪,做工精巧別緻的(菁山吊橋)、美得像畫一樣,深秋季節更美的(落羽松森林)、打翻牛奶般的色澤,台灣唯一的沉澱硫磺礦床(牛奶湖)、360度零死角,盡收台北盆地美景的(七星山東峰)、登高望遠,台北市第一高峰(七星山主峰)、以及伴隨著陣陣硫磺味,是觀賞火山活動的最佳地點(小油坑),而在前往小油坑途中,看到硫氣孔附近水潭周圍,有白色的結晶礦物白土,國鈞哥說白土又稱為石膏,因為石頭長期受到硫酸腐蝕,起了化學變化後變得鬆軟猶如土壤,火成岩的礦物含有鈣元素,遇到硫酸產生硫酸鈣,變成了用途非常廣泛的石膏(工業與建築材料、改良鹼性土壤、醫用食品添加劑、紙張填料、油漆填料)

 

走第三段的路線要特別留意野生動物,其中一段往頂山的黑森林有蜂群出沒,一旁會有告示牌提醒,當有蜜蜂靠近時,只要保持冷靜不要有大動作,多半巡邏一下就會飛走。

 

另外,頂山·石梯嶺步道往擎天崗大草原的方向,是野生水牛的棲息地,沿途設有告示牌與避牛樁,保持至少20公尺的安全距離,避免逗弄或靠近野生水牛,才能維持共生的和諧。這次抵達七星山東峰和主峰時,出現了以往登頂不常遇到的飛天小蟲蟲降肉,而且是爬滿全身的那種密集度,實在太可怕了國鈞哥說這是榕四星螢金花蟲,幾隻飛過來還滿可愛的,但一大群飛到身上是挺嚇人的,拍照的時候都不能專心,一直驅趕身上的小飛蟲

 

臺北大縱走的拼圖,目前只剩有「大魔王」之稱的第二段啦!走過的朋友說這段除了難走之外,夏季還有很多毛毛蟲會降肉,天啊⋯想到畫面我就起雞皮疙瘩了,雖然很怕昆蟲,但出來混就是不能避免,敬請期待小猴的最終完走心得喔!

 

PS:完走後的午餐是士林捷運站附近的尚品迷你麻辣涮涮鍋,原本只是想找一家下午三點多還有營業的餐廳隨便吃吃,沒想到小菜和麻辣湯頭還不錯,每人約兩百多元,算是填飽爬山後飢腸轆轆的小確幸!

 

#第三段

#陽明山

#登山健行

#臺北大縱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