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七車觀點 2024年07月16日
追蹤

那些沒順利進入量產的遺珠之憾

|瀏覽: 6,523

自 1938 年 Buick Y-Job 問世後,概念車 (Concept Car) 便成為各大車廠展現品牌願景和嶄新技術的舞台,藉著設計師與工程師的天馬行空,有些車能夠順利被進行量產販售,又或是部分技術和配備被轉生為現實,而某些則是逐漸被世人所遺忘。

本篇文章,筆者想與大家分享幾台可惜沒被成功量產的概念車款,來看看讀者們是否還認得它們吧!

※本篇言論僅依筆者個人主觀意見進行撰寫/編排,並不代表本站立場或實際數據,故僅供讀者娛樂性質參考,請理性客觀閱讀,如有雷同,純屬巧合。

 

Cadillac Sixteen:

臺灣人對 Cadillac 相信並不陌生,除了曾經由裕隆通用汽車導入過,許多外匯車商也有進行平行輸入,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美系高級車的好榜樣。可惜的是,如今的 Cadillac 卻被許多人認為不如以往一樣豪華高級,而造成這樣的主因,除了過時的設計外,能源危機以及日本、德國強勢進駐北美市場,導致品牌推出的入門產品,成為品牌廉價化的開端。

然而在 2003 年,Cadillac 想起了 1930 年代所推出的旗艦車型 – V16,並打造出了 Sixteen 概念車。如其名,它搭載了 13.6 升 V16 自然進氣汽油引擎,並且擁有汽缸歇止技術,在不需要全部輸出時關閉 8 到 12 個汽缸,使其成為一輛符合「環保」的車。同時,它擁有銳利的外觀輪廓、5.6 米車長以及長車頭短車尾的配置,內裝更使用高級皮革和實木鋪陳妝點。

英國 Top Gear 前主持人 James May 曾在節目上表示 Sixteen 才是 Cadillac 該有的模樣,而原廠應該要將其量產。僅可惜,20 年後的今天,GM 僅打算量產 Celestiq….

 

Volkswagen W12:

在號稱「汽車魔人」的 Ferdinand Piech 上位後,原先中規中矩的福斯集團便任命 Italdesign 團隊設計出一輛超級跑車,其目的當然就是要向世界證明其造車實力。

1997 年,Volkswagen W12 出現在世人眼中,吸睛的可不只有其低扁的車身造型和鍘刀式車門設計,在駕駛後方擺放的是由兩具 2.8 升 VR6 自然進氣汽油引擎組合而成的 5.6 升 W12,在搭配上 6 速序列式變速箱和全時四輪驅動系統。在 2001 年,這具引擎的實際輸出可達 600PS 最大馬力及 621Nm,在 3.5 秒內即可加速至 100km/h,最高時速可達 357km/h,甚至在義大利 Nardo 環狀測試道創下諸多紀錄。

 

Ford GT90:

在當時 Mclaren F1 發表後沒多久,各家車廠也正相繼推出精銳旗艦之際,Ford 卻在超級跑車領域無所建樹,重蹈 GT40 問世前的窘境,被其他車廠與媒體譏笑無實力製作具有競爭力的車種,加上種種緣故之下,便展開代號 GT90 的開發計畫,以 6.0 升 V12 引擎搭載四渦輪併聯增壓系統,使得出力高達 720 匹英制馬力,扭力輸出達 660 ft.lbs 之譜。

外觀設計採怪異的幾何構體,力學效應表現極為優秀~ 車體鈑件藉助美國的航太科技工業技術,使用質地極輕、強度為鋼材十倍以上的蜂巢式鋁件 搭配 Carbon Fibre 混合結構,車重抑制在 1,451 公斤, 使得起步加速 0-60 僅耗 3.1 秒,極速上探 378 公里之譜在當時極速排名第二,所有的數據都是針對 McLaren F1 而來,強勁的表現也另各家車廠瞠目結舌。

 

Jaguar C-X75:

當 Jaguar 在 2010 年首次展示 C‑X75 後,就開啟了創新與先進技術的新篇章,僅短短兩年便從設計概念成為可完整運作的原型車。Jaguar 與開發合作夥伴 Williams Advanced Engineering 共同打造出一款 AWD 四輪傳動插電式並聯油電混合車(PHEV),搭配全球最高規格動力引擎與 Jaguar 首款碳纖維複合單體座艙底盤。

就在大家快要把她遺忘的時候,007 Spectre 惡魔四伏的劇組找上 Jaguar,希望能有一輛跟 Aston Martin DB10 同場較勁的車款,成功讓 C-X75 能夠再度復活,擔任劇中的反派用車。

 

那些沒順利進入量產的遺珠之憾

Mercedes-Benz C111:

C 111 是由 Mercedes-Benz 在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生產的一系列實驗性汽車,試驗全新的引擎技術,包括轉子引擎,柴油引擎和渦輪增壓系統等等,透過 C 111 作為開發平台。而 C 111 最特立獨行的便是承襲 300 SL 跑車的鷗翼式車門和亮麗的橙色塗裝,讓這款追求極致空氣力學效應的中置後驅跑車,成為首屈一指的設計標竿。

而原廠也在 2023 年發表了 Vision One-Eleven 概念車,以經典的 C 111實驗性跑車為靈感設計,融合了復古與現代風格,並加入更多的現代科技與豪華配備,展示了品牌面向未來的設計語言和創新的高性能電力驅動系統。

 

GT by Citroën:

Citroën 一直以來就經常推出各式各樣奇特的概念車,而往往也會將些特徵導入後來量產的車型上。

在 2008 年,日本賽車模擬開發商 Polyphony Digital 委託 Citroën 為 Gran Turismo 5 創建一輛 Vision GT 概念車,於是 Citroën 便請來日本設計師 Takumi Yamamoto 操刀,打造出這輛造型乖張前衛的成品。

在遊戲中,採用燃料電池驅動,擁有 789 PS / 2,495 N⋅m 峰值輸出,而在現實則是搭載了來自 Ford 的 Modular V8 汽油引擎,但依然可輸出 655 PS 最大馬力。

原先 Citroën 有將其量產的計畫,並打算開出 210 萬美金的高昂售價進行販售,且將僅有 6 名車主,但後來傳言因為生產成本過高,而胎死腹中。

 

Bugatti 16C Galibier:

2005 年,在車壇以消逝多年的 Bugatti 憑藉 Veyron EB16.4 的問世,迎來前所未有的討論聲浪,在如此成功前提之下,原廠便有了進軍高級房車市場的計畫。

2009 年,Bugatti 便推出了名為 16C Galibier 的豪華概念房車,搭載霸氣的巨大馬蹄形水箱護罩,搭配兩側猶如雙眼的頭燈,車側依然擁有著名的 C 型 Bugatti Line,俯視可見中央傳承 Type 57 Atlantic 的代表性椎線,足踏大尺寸多輻式輪圈並享有永久保持水平的中心蓋,車尾則為流線的協背設計,猶如 Bugatti Type 41 Royale 般霸氣壯麗~

原廠當時更表示採用的是 8.0 升雙機械增壓 W16 汽油引擎,並將會輸出超過 1,000 最大馬力,且時速預計可突破 378km/h。

預計生產 3,000 輛,且售價將超過 100 萬歐元,僅可惜後來因為種種原因,導致實際生產計畫不了了之。

 

Spyker D8/D12 Peking-to-Paris:

在現在人滿為患的 SUV 市場,似乎每個品牌只要出跨界 SUV 就一定會熱賣 (幾乎啦~),但早在 2006 年日內瓦車展上,Spyker 便以「1907 年北京 – 巴黎耐力賽」之名推出 D12 概念車,除了搭載來自 Volkswagen Group 的 6.0 升 W12、四輪驅動系統和六速手排變速箱外,它奇異的轎式休旅外型以及 Spyker 著名的匠心工藝為其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,據信當下便接獲超過 100 張訂單,隨即在 2010 更名為 D8,代表將改採用 Koenigsegg 的 5.0 升 V8。

然後….就沒有然後了,Spyker 作為一個來自荷蘭的汽車品牌,即便擁有鮮明的產品性格,但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一直不高,公司收益一直以來都是個問題,而在 2009 年收購 Saab 後,便如骨牌效應般,破產又轉手再破產… 只能說真的可惜呀~

說到最讓筆者難忘的概念,那絕對非這輛車莫屬了!想當年駕著它在 Test Drive:Unlimited 2 中成為最速全地形車,可說是遊戲中相當作弊的存在呢~

 

以上就是筆者心中幾輛可惜沒被順利量產的遺珠之憾,或許就算它們能夠順利出生,銷量也不會多好,但許多的設計思維都令人印象深刻,或許哪天還能夠在其他量產車上看到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