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SiCAR愛車酷 2025年01月14日
追蹤

2025汽車出遊保養指南:行前必檢項目、五油三水、輪胎胎壓全攻略 |瀏覽: 42,558

 

行前檢查的重要性

隨著旅行風氣盛行,自駕遊成為許多人的首選。然而,行車途中若遇到車輛故障,將嚴重影響旅程品質。因此,出遊前的車輛保養與檢查至關重要。本篇將提供完整的汽車保養檢查指南,包含五油三水、濾清器、輪胎、煞車系統等重點,讓您安心出遊。

 

 

輪胎檢查

首先要注意的,是汽車唯一接觸地面的四個輪子!胎壓是否足夠,胎紋是否在安全範圍內,都是出遊前一定要檢查的!

 

胎壓檢查

使用胎壓計檢查冷胎壓,並參考車身標籤上的建議值。胎壓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行車安全和油耗。

 

胎紋深度檢查

使用胎紋深度計或硬幣(如10元硬幣)檢查胎紋深度,確保至少有1.6毫米。若已磨損至磨損記號,應立即更換輪胎。

 

 

汽車保養基本項目:五油三水

除此之外,引擎蓋打開後,五油三水你知道有哪些嗎?「五油」指的是引擎機油、變速箱油、煞車油、動力方向機油以及汽油,而「三水」則是引擎冷卻水、雨刷水與電瓶水。

 

【五油三水小常識】

 

五油是什麼?更換時機建議為何?

1. 引擎機油:主要為潤滑引擎各部件,確保潤滑與散熱功能正常運作。每次保養必換,確保引擎最佳潤滑效果。

▶︎保養建議:礦物級機油,建議每5千公里即更換一次;全合成機油,則可拉長至每5千至1萬公里更換一次。


2. 變速箱油:主要功用為潤滑變速箱齒輪,確保換檔順暢。

▶︎保養建議:一般在大保養時更換,約每4萬公里一次。

 

3. 煞車油:傳遞煞車力道,確保煞車系統靈敏有效。可藉由煞車油壺外的刻度表確認其油量是否適中,並打開檢查煞車油是否有氣泡或變混濁,若有上情況則建議進行更換。

▶︎保養建議:一般建議每2-3萬公里或每1-2年更換。

 

4. 動力方向機油(部分車款):影響方向盤操控性。

▶︎保養建議:現今許多車款已改用電子轉向系統,不需此項檢查。

 

5. 汽油/柴油:確保足夠的燃油量,避免行駛途中沒油。

▶︎保養建議:當汽油錶指針逹最後一格前就應加油,勿等油針到底才加油,以避免汽車零件的損壞。

 

三水是什麼?更換時機建議為何?

1. 引擎冷卻水(水箱水):防止引擎過熱。故須定期確認其水量及品質,若水箱水出現油汙或變色情形,則須立刻更換。

▶︎保養建議:建議每2萬公里或每年更換一次。不要使用自來水、地下水,或礦泉水,以免水箱產生水垢、生鏽。

 

2. 雨刷水:保持良好視野。

▶︎保養建議:水不足即可加滿,建議加蒸餾水或純水,不建議加自來水。

 

3. 電瓶水(部分車款):確保電瓶效能。

▶︎保養建議:一般汽車的電瓶有分為兩種,一種需要加水保養,讓電瓶水維持在上下限的標線之間即可,如果水量過低,就要補蒸餾水。如果是免加水的電瓶,則要定期回廠檢查電池的健康狀態,並注意使用年限。現今多為免保養電瓶,僅需檢查電瓶壽命。

 

 

機油號數怎麼看?機油種類怎麼選?

每次使用機油時,都會看到上面有寫著W和數字,但這些英文字和數字代表甚麼意思呢?

 

W表Winter,著重低溫時的機油黏度,以判斷引擎啟動的難易。數字越小表機油在低溫時黏度越低、流動性越好也越能保護引擎。但所需添加劑用量增加,產品成本會更高。

 

從季節氣溫來看,台灣地區溫暖,因此若大部分都在平地騎車,選擇5W以上的機油即可。若按車程負重,當車子經常載重物或開長途距離,可選擇W後50、60的機油,但如果無特別用途則選W後30即可。

 

然而,隨著高溫運轉時機油之高溫剪切率增高,會致使黏度失效,在機油配方上考量黏度指數增進劑用量要適量。因此,最適合的引擎機油黏度,還是參考保養手冊上面的建議,為自己的愛車挑選合適的機油。

 

看更多:【開車幫幫忙】機油號數怎麼選?你用對了嗎?

 

至於,機油的種類可按使用頻率、用途挑選,若你很少騎車且僅用於一般通勤,可選擇礦物油或半合成油;若會上高速且經常使用則建議選擇全合成機油,當然性能車都建議選擇全合成機油或酯類機油。

 

 

濾清器檢查與更換

濾清器負責過濾空氣、燃油和機油中的雜質,保持引擎和車內空氣的清潔。

 

機油芯(機油濾清器)

每次更換機油時一併更換,確保機油的清潔度。

 

汽油芯(燃油濾芯)

依車款設計而異,部分車款建議在大保養時更換,部分車款則無需更換。請參考車主手冊。

 

引擎濾網(空氣濾芯)

建議每1-2萬公里或每半年至一年更換一次。若經常行駛於空氣品質較差的地區,建議縮短更換週期。

 

空調濾網

影響車內空氣品質,建議每1-2萬公里更換一次。多數車款可自行DIY更換。

 

 

煞車系統檢查

煞車系統攸關行車安全,應定期檢查。

 

煞車油

建議每1-2年或每2-3萬公里更換一次。

 

來令片與煞車碟盤

無固定更換週期,視磨損情況而定,定期保養時應請技師檢查。

 

 

其他重要檢查項目

底盤檢查

檢查避震器、傳動軸等零件有無漏油或損壞,以及引擎腳、三角架等部件的老化情況。

 

火星塞

依材質不同,更換週期約為4-6萬公里(原廠等級)或8-10萬公里(高階材質)。

 

 

汽車保養頻率

現今多數車款建議每1萬公里或每半年保養一次。部分車款或品牌有不同的建議,請參考車主手冊。

 

引擎清潔的必要性

定期清潔噴油嘴、節氣門、引擎積碳等,有助於維持引擎效能和燃油效率,但不需過於頻繁。建議每4-6萬公里清潔噴油嘴和節氣門,每6萬公里除碳。冷氣系統建議每3年保養一次。

 

保養費用與保養廠選擇

原廠保養費用因品牌和項目而異。新車建議回原廠保養,過保固期後可考慮專修特定品牌的保修廠。

 

 

出遊必備心態與準備

除了車輛檢查與保養,出遊前還應準備好:

  1. 1. 隨身工具與應急用品:如備胎、車用打氣機、簡易工具箱。

2. 導航與路線規劃:提前了解路況,避免塞車或迷路。

3. 輕鬆愉快的心情:與家人或朋友共同創造美好回憶。

 

保持車輛良好狀態,不僅能提升行車安全,也能讓旅途更順利。希望每位車友都能在2025春節年假出遊中享受無憂無慮的自駕旅程,開心出門,平安回家!

 

延伸閱讀:

 

別為了省錢忽略年終保養!美國店家苦嘆不景氣賺不到錢

 

台塑機油5000km 後上馬力機,實測給大家看衰退程度

 

愛車保養迷思:如果每年行駛里程少 未達到保養手冊裡的門檻到底該不該進場保養呢?

 

 

 

 

留言 (0)